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時間好像又重新動了起來

戴了很多年的JoGeir的手錶
台灣製,好看、便宜又耐操
四年前搬來台南,發現有專賣店,又買了他們家的錶
中間換過一次錶帶,忘了有沒有換過電池(一般一個電池可以用三年)
八月初的時候錶沒電了! 剛好我又進入半退休生活,也不需要手錶了
五分鐘、十分鐘的差別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幾個小時的閒閒沒事我也很容易找到事情打發時間
去爬南湖8天,我跟小光都沒有錶,手機也關機,反正一直走就會到,知不知道時間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只有快天黑擔心可能要走夜路的時候才會想要看時間!)

後來小光來台南玩,剛好在武聖夜市看到兩支100元的錶,我們就各買了一支!
不知道為什麼~ 潛意識不在乎?!,那支錶就莫名奇秒的不見了!
(虧我還在錶帶上畫了精美的圖案!)

為了要去柬埔寨,錶又變成必需品了!
去夜市找那個攤子...結果那個老頭批了別的貨來賣了....
(一直都批的到便宜的貨還真厲害!)
又去逛了JoGeir專賣店~
錶都漲價了,特價的也要399....圖案也沒有以前的好看...(以平均水準來說啦,也是有還不錯的!!)  想了一想,不如回家翻箱倒櫃找出那隻沒電的錶來換電池

於是時間又開始走了!

過完年,該整理的,該重新出發的,該面對的
還有,要丟掉過去的懊悔的,失落的,不滿的,不捨的

計畫上是這樣~
不過目前還停留在依依不捨之中
我的美麗的悠閒生活
因為人的怠惰本性,少做了許多事情,也意外的得到一些

出國之前第N次的跟台南城道別
總是不斷告別該一直停留的地方
然後該盡情但只玩耍一次的地方則以為自己還會再來
一直犯著這樣的錯
才讓自己覺得沒有容身之處
對接下來的一個月覺得有些哀傷(勢必又會踏到某些孤單的點)
對一個月之後的未來更覺得哀傷(純粹因為時間在動)

即使這樣,卻一點也不會覺得緊張
我的粗神經果然還是蠻好用的!!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借書

這兩天想看"吳哥深度旅遊聖經"
查了台南市的圖書館
只有歸仁圖書館有
(每次我想看的書都是原台南縣的圖書館有,原台南市完全找不到...而且通常歸仁都有!)

而且每次我有衝動想去圖書館,就一定會是禮拜一休館日...
好吧!!這次好不容易熬到禮拜二,想要去總館用調閱的調歸仁的書過來
(之前問過歸仁的館員,他說可以這樣做,反正縣市合併了)
館員跟我說,我前一次借歸仁的書根本就沒有還!!
已經被停借到明年去了

原來是這樣的:
雖然說是縣市合併,但是實際上只有借書證有通用,其他的服務都沒有,電腦的借書資料也完全沒有連線,總之就是各顧各的就對了
我聽信歸仁圖書館館員的話,把要還原台南縣的書投到原台南市的圖書館的還書箱
結果這樣不會有人幫我還,而且也沒人通知我....好吧....總之我要想辦法把書找出來就對了

隔天禮拜三,早上原本想說要去中西區圖書館問,印象中,我是投他們的還書箱
出門之前突然想到
對於這種公務人員,親自去問不如打電話去問
查了中西區分館的電話,打去留了借書證號跟電話
接著下午就接到好幾通回覆電話了~
(因為他們效率很慢,所以真的不應該親自去,不如在家等電話還可以邊做自己的事情)

結果是這樣的: 中西區因為調不到我的借閱資料,所以先打總館查,查好資料翻遍整個館沒看到我還的書,於是打給歸仁分館,歸仁分館也沒有我還的書,那書咧?
因為這期間我還有借另一次書,後來也是投還書箱..(我就說我每次想到要去圖書館都是休館日阿...)結果是我自己記錯,那次是投中西區的,所以前一次歸仁的書應該是投到總館去...BINGO!
書在總館,所以我要自己去拿書然後去歸仁還....(縣市合併個屁)
去拿書的時候請他們打通電話去跟歸仁說的確書有在他們這邊,居然還被館員唸.....
而且他們說他們根本沒有歸仁館的電話............好吧.....(縣市合併個屁again)

總之終於找到書還是很開心~
到歸仁跟歸仁館員解釋之後,她讓我借了我要借的那本書
雖然借書證上還是停借到明年
這樣我已經很滿意了~
(果然還是原台南縣的比較親切!!)

--------------------------------------------------------------------------------------------------------

對付公務人員,要善用電話
因為電話有錄音,再來他摸不清你的底細(不知道是不是有巴窟的人種)
他不敢不辦
絕對不要輕易傻傻跑到現場,被各部門推來推去~(除非直接找長官級的講話)

再來,我發覺(這其實不能怪圖書館員)
圖書館員都有種必須教育人的心態
不論怎樣都是他們的規則算數,而且會將你預設為不了解,所以他們教導你
(我以前在台北打工時候,館員同事們也都是這樣...因為他們每天面對各式各樣的怪民眾,必須要將規則清楚化)

不過我好奇的是,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以教育者的態度面對人,在其他的場合還能夠完美的轉換嗎?(一般的場合應該是平起平坐為多吧!)
  一定還是有人可以辦到吧.....
不過,我覺得難以相處的人通常都從事這類工作,
EX:小學老師、公務人員、某些警衛....,這些人會把別人都當白癡就對了

還好我已經慢慢的深諳跟他們的相處之道~~
反正能夠達到我要目的就好!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這三個月看的電影

今天看了"捨愛其誰(If Not Us, Who?)"
激進反叛革命女先鋒古德倫安司林與納粹詩人之子柏瓦偉斯伯轟轟烈烈的愛情,以及特立獨行的人生…。


這部片超好看的! 而且我跟我朋友兩人包場,超爽!


前一次去國賓看的是拉斯馮提爾的 "驚悚末日(Melancholia)"
世界末日來臨前,一對個性迥異的姊妹如何面對生命終結?克莉斯汀鄧斯特主演,奪得2011年坎城影后。


那次看完之後,回家又重看了一次"白癡"


最近重看的DVD還有王家衛的"2046"還有"花樣年華"
為什麼拿出來看? 因為那天剛好跟君秀聊到想去吳哥窟


其他的,值得拿來說嘴的: "the L word"影集2~6季全部重看一次
跟"獵人"61集+OVA1~3,一共92集
看的我昏天暗地


日劇:
"深夜食堂" 第一季、第二季1~7集
"IS性別不明"1~10集
"高護木的規矩"1~10集?


其他還有:
"挪威的森林" 
"自由大道(Milk)" (同志片,真實故事改編)
"戰火屠城(Killing Field)" (柬埔寨,真實故事改編)
"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真實故事改編)
"冰山(iceberg)" (女同短片)
"女同謀(The Conspirator)" (真實故事改編,林肯被刺殺年代)
"風聲"(周迅、范冰冰)(類女同片)
"與女人們的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Other Women)" (邊睡邊看)
"命運化妝師"(女同片,無養眼鏡頭)
"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少許女同鏡頭)
"記住我(Remember Me)" (暮光之城吸血鬼男主角演的911大爛片...爛)
"劍雨"
"勇氣"(泰國片,泰國女生都好正!!)
"看不見的世界(The World Unseen)"(女同片,50年代南非,女主角好可愛)
"愛很大" (泰國片,青春洋溢~)
"初戀這件小事"(泰國片,結局也太浪漫了吧...)
"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 (白爛愛情片)
"榴槤飄飄" (重看)
"巴黎煙雲(Head in the Clouds)" (有女同,不過還是有礙眼男主角...)
"给予的二三事(Please Give)" (親情片,因為在HBO瞄到結尾,所以好奇又網路找來看)
"簡愛(Jane Eyre)" (聽說電影版跟小說結局不一樣,是嗎?)
"教父I~III"
"借物少女艾莉緹"
"真愛挑日子(One Day)" (安海瑟薇愛情爛片)

以上
大概就是這樣囉

以上應該有確實的證明我很閒!~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10年後

最近發現,沒上班之後
自己覺得變年輕了
別人看我也覺得年紀更小了

應該是沒責任一身輕的感覺吧
調兒啷噹的痞子樣應該是年輕人的風格

上禮拜才跟小光聊過
在我21歲的時候曾經想過: 自己10年後會是甚麼樣子
那年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騎著摩托車,無目的的沿著堤防邊亂晃
(新莊五股那一帶,因為在回家的路上走了岔路的岔路)
當時候想了又想得到的答案,"應該是跟現在一樣吧"

於是31歲的我證明,果然是跟10年前一樣,我一樣騎著車無目的的到處晃
我說的"騎車無目的到處晃"是說在心情上
這個基調是在18歲確定之後,大致上就沒有改變過了
所以理論上我的青春期會無限的延伸

--------------------------------------------------------------------------------------

雖然說大致上我本身是沒有改變的
不過身邊的人的態度倒是有改變

例如: 21歲的我說: "我打算不婚! ",身邊的人一定回說:"話不要說太早,OOXX#@%^%...."
          31歲的我說打算不婚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回說"不婚也不錯~"

          21歲的我說: "我很窮"、"我甚麼都不會"、"找不到工作",大家都會同情我
 31歲的我說同樣的話,別人只會撇撇嘴,說"少來了妳,不要開玩笑~"

          21歲的我很少回原生家庭,別人都覺得有甚麼問題
 31歲的我不回原生家庭,別人認為我獨立

 21歲的我認真的說未來的計畫,別人都以為我在開玩笑
 31歲的我開玩笑的說未來的計畫,別人都以為我是認真的

實際上的我幾乎沒有變過,一樣都只想每天發呆看風景~
對大部分的事情覺得新鮮、沒有把握、害怕硬要裝不怕
對某些事情不滿、憤怒、只想逃走

說穿了,我覺得年齡不過是一種氣勢
然後,氣勢關係著別人投射過來的信任度
如此而已(當然要說關係著膚質的改變甚麼的也是事實~)

不過我自己覺得有件事情比較好笑:
21歲的時候要出國自助旅行,別人說我可能是有甚麼需要思考追尋
31歲最近打算出國自助旅行,別人一樣說我可能是有甚麼需要思考追尋

哇咧~10年前跟10年後我一樣覺得這句話真是莫名其妙
怎麼,退休的阿公阿罵出國玩也是一樣在思考追尋甚麼鳥的嗎?
難道就不能只是享受人生嗎?
(我不否認我可能有在思考或追尋甚麼鳥的,畢竟我又不是死人,我只是覺得
    "出國才能追尋、思考,而且因為這樣才會想出國旅行"的這個邏輯有點可笑!)

好,碎念結束!

於是上次談話還有談到,那下一個10年呢?(快提出黃金十年政見....哈)
10年後,41歲的我,希望基調還是維持不變
但是所有執行跟理論都能更加確定跟徹底
(聽起來很模糊吧~沒關係,你不了解我的明白是正常的!)

綱領計畫跟執行計畫全部都還是空白~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一切都在我的失控當中!

謝謝收看!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群體

人是很奇妙的動物
因為無可避免的孤單
(因為語言文字的天生限制,通常無法了解其他的個體)
所以總是群聚

人喜歡跟其他人混在一起
然後不管甚麼無聊的事情都會變得有趣
東西也會變得好吃
吵吵鬧鬧大聲喧嘩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快樂

但是由於人天生的乖僻性格
總是需要別人的注目以建立自尊心,所以邊緣人物(通常帶點自傲)就會離開群體
另外再搜尋其他的群體,有時候運氣好的話就建立自己的群體
變成群體的中心,然後就穩定下來
到有一天累了(畢竟乖僻性格裡面認為群居演戲跟誠實的獨處是不相容的)
就產生矛盾然後選擇留下來或離開
(兩者都會產生遺憾)

由於沒有那麼多的群體滿足所有人的自尊心
所以就有了家庭的小單位
家庭還有名正言順的"血緣關係"
可以把所有個體束縛成"永遠不可能離開這個群體"
讓中心的人物更有安全感
又因為傳承的關係,非中心人物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中心人物
所以在正常運轉下,這個制度可以變成穩定的關係

不過由於人總是有互相傾壓的天性,
加上一些忌妒的天性強度偶爾比不上憐憫的天性
造成家庭制度的不穩定
以至於又另外創造了很多重疊的群體
收留那些在原群體內不受重視或不可能成中心人物的人

於是就變成這樣:

人+群聚=快樂+同時排擠邊緣的人
邊緣的人+邊緣的人群聚=快樂+ 排擠邊緣又邊緣的人

然後有些人事先稍微的意識到這個道理
就自己提前變成邊緣的人
然後因為自己提前的這個動作,自以為了不起
這種人就可以歸類為"假掰文青"類型

但是又回到了中心思想
文青跟文青也會聚在一起,於是就有"中心的文青"跟"邊緣的文青"之分
但由於文青的前題是自以為了不起
所以被邊緣化又無處可去的文青
其實還蠻穩定的!

各位覺得我的歪理有道理嗎?